根根救命管,看护见真功
医院最后一道守护生命的防线,肩负为全院各科室危重患者保驾护航的重责,主要收治各类危重症患者如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患者及多脏器衰竭患者等。通过ICU医护人员严密的观察、精心的护理、及时有效的救治,为患者能脱离危险提供有力保障。 7月上旬,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的患者。该患者因急性十二指肠穿孔急诊行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术后由于患者吻合口愈合不佳,导致腹腔感染,且患者有多年糖尿病史,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切口愈合差,最终肺部重症感染引起呼吸衰竭转入重症医学科。 进入ICU时,患者持续昏睡状态,呼吸急促(52次/分,是正常呼吸频次的两倍以上),体温39.9℃,血氧74%,二氧化碳分压64mmHg(正常值35-45mmHg)。经气管内吸痰、物理降温等处理后没有好转,紧急行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进入ICU前,患者已放置多根管路:留置鼻空肠管、鼻十二指肠管、腹部切口引流管、腹腔引流管、尿管;入科后又置入气管插管、右侧颈内静脉置管。一条条线路、管路,都维系着患者的生命。虽然在重症医学科,这样多管路的患者比比皆是,但该患者较为特殊,如有看护不当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患者在ICU接受治疗 患者住院时间长,医疗花费不菲,家属对患者恢复有极高的期望,又同时跨两个科室,也给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带来了重重考验。虽然重症医学科承受着巨大压力,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暗下决心,化压力为动力,克服困难,同兄弟科室携手并肩,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为能给患者精准的治疗和护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针对患者制定了周密的医疗护理计划,严格落实、细化每一项工作。从每天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开始,观察切口处引流情况,与普外一科共同按时给予切口换药,及时为患者吸痰、调整呼吸机参数,冰毯物理降温,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血氧、意识等等,并且每天都保留照片与前一日进行对比,及时针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患者从一开始持续发热到间断发热逐渐转好,这期间医生根据患者药敏结果,多次调整治疗方案、调整用药。历经18个日日夜夜的不间断治疗与护理,7月下旬患者各项指标平稳,停止抗感染治疗,切口逐渐愈合,科室中的每一个人都稍稍松了一口气。终于控制住了感染,不再继续恶化,患者病情逐渐平稳,逐步拔除十二指肠置管、引流管、经口气管插管等等。8月初复查各项指标稳定后转至普外一科病房直至康复,患者顺利出院。 患者转回普通病房,恢复良好 回想起患者在ICU这段时间,科室群里的每一张切口的照片,一点一滴的治疗和护理细节,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ICU医护人员勇于承担压力,毫不保留的付出,用每一位医护人员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看护着连接患者生命的管路,用真情给予温暖,守护患者的希望,撑起患者生命的天空,竭尽所能让患者恢复健康。“献身医疗事业,坚定救死扶伤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铮铮誓言,用青春年华,守护患者平安。 医院重症医学科主要治疗范围包括: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需要监测治疗者;各类休克;急性循环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等急性呼吸衰竭;严重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或其他代谢紊乱者;心肺脑复苏患者;各类意外伤害者(服毒、溺水等)。 好医院好医生 林育红 呼吸及重症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硕士学位。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6年,主要诊治疾病包括各类呼吸系统感染、慢性气道疾病(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疾病、肺恶性肿瘤、胸腔积液、呼吸衰竭、多种疑难及危重症疾病等。荣立三等功一次及多次院内嘉奖。在医院工作期间参与危重患者抢救余次,独立操作纤维支气管镜36例。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6部,主编1部。年在“沈阳市病例思维及操作技能挑战赛”活动中,取得呼吸内科专业第一名,荣获“专业技术标兵”称号。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理事及专家组成员,东北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呼吸疾病分会第九届感染学组委员,沈阳市医学会第一届结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NortheastInternationalHospital 温 馨 提 示 医院地址 沈阳市浑南区天赐街2号 (奥体中心北门米) 交通指引 乘地铁二号线奥体中心站下车(B出口) 公交V路/浑河雷锋号/路/路 医院站下车 公交路/路/浑南新区一线 新华公寓站下车 咨询电话 - 生活 始于健康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exhxsj/18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实战在急诊科启动机械通气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