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阶段,禹州的温度变化多端,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

一会儿秋衣秋裤,一会儿毛衣毛裤,一会儿棉袄,一会儿大衣......

而小朋友已被家长们全副武装,甚至大棉袄二棉裤齐上阵。

即便如此,在外出时家长们还是觉得宝宝冷,但是他们真的冷吗?

小儿内科专家提醒:判断宝宝是否需要添加衣物,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哦!

1.判断孩子是冷是热很关键

判断宝宝冷不冷,该不该添加衣物,许多家长习惯是摸手。其实,这样并不完全正确!

婴幼儿的手脚末端的血液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手脚正处于血液循环末端,距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相对成人较差,皮肤也相对较薄。因此,婴幼儿手脚发凉很常见,所以有时候衣服虽然穿了很多,身体都冒汗了,但是手脚却是冰凉的!

对于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当室温低于24~26℃,可以按照比大人多1件的方法多穿点;

1个月-1岁的健康宝宝,靠摸汗,如果摸到出汗,就是穿得有点多了;

1-3岁的孩子,靠摸后背,如果后背暖和,说明衣服穿得比较合适;年龄更大的宝宝,如果手心和后背都是暖和的,也不出汗,衣服也是合适的,如果背部摸起来都是汗,就要及时给宝宝减少衣物。

对于3岁以上的宝宝,一般来说,大部分已经能够自己表达冷暖感受,家长可以充分听取他们自己的想法,甚至放手让宝宝自己选择要穿着的衣服。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重视孩子表达出来的冷热感受,不要强行穿多,也不要冻着孩子。

2.“洋葱式穿衣法”,穿脱更方便

洋葱式穿衣法,简单来说就是:多几层、薄一点、易穿脱。

内层以轻薄透气、吸水性强的纯棉衣物为主,保证贴身衣服的舒适度;中层以保暖为主,最外层根据气温的高低选择不同厚度的外套,也可以兼具防风防水功能。

这样就可以根据天气、场合和宝宝活动情况,随时增减衣物了。

3.推荐采取“重局部,轻全身”的做法

小手容易冷的宝宝,戴个手套再出门;

秋冬季节可以给宝宝穿一双棉袜,穿鞋时尽量保持鞋内干燥,如果袜子潮湿,要及时更换;

容易咳嗽的宝宝,加条围巾可以更好地保护呼吸道;外出时,如果天气寒凉或遇到大风可以给宝宝戴个帽子,帽子不要太厚,选择薄厚适宜,柔软舒适,通风透气的。

此外,外出溜娃的时候,也可以准备一件马甲,准备运动前脱掉,冷了再穿上,随机应变。

4.不同温度,搭配不同衣服

一般来讲,宝宝和穿衣的标准可以和大人一样,然后根据活动量适量加减衣物。

另外,穿衣的时候,要记得做到“三暖二凉”哦!

1.背部暖

宝宝背部如果摸起来凉凉的,要担心风寒入体,需要给宝宝添加衣物。如果背部摸起来都是汗,就要及时给宝宝减少衣物。

2.腹部暖

宝宝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要加强腹部的保暖。

常吃寒凉的食物或者不注意腹部保暖会造成宝宝脾胃虚弱,从而导致宝宝不爱吃饭或者是消化不良、拉肚子等,所以穿衣时,可以给宝宝多穿一件小背心或护肚子的小肚兜加强保暖。

3.手足暖

宝宝的末梢神经循环比较差,所以摸起来稍微比身体凉一点属于正常现象。

秋冬季节可以给宝宝穿一双棉袜。

4.头部凉

头热容易使宝宝心烦气躁、头晕恶心,严重时会导致昏迷,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头部散热。

外出时,如果天气寒凉或遇到大风可以给宝宝戴个太厚的帽子。

5.心胸凉

宝宝穿衣服如果比较厚重、紧迫或臃肿,就会压迫到胸部,容易导致宝宝呼吸不畅,心烦内热,所以穿衣方面要保证宝宝心胸凉爽,衣物选择柔软舒适为主。

最后要说的是,每个孩子体质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差异。有些爱动,有些爱静,爸爸妈妈要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应用穿衣准则哦。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医院儿科

服务理念——

患儿健康是我们最大的追求,家长满意是我们美好的心愿!

主治范围——

主要收治各种新生儿疾病及儿科呼吸、消化、神经、心血管等疾病。NICU收治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黄疸等;普通病房收治各种肺炎、腹泻、脑炎、心肌炎等,各种反复发热、喘息、咳嗽等。

儿科专家门诊周一至周日均开诊

时间:上午9:00—12:00

下午14:30—18:00

儿科门诊开设护理门诊:小儿雾化吸入、小儿疾病推拿治疗、穴位贴敷、脐部护理、经皮胆红素测定等。

住院部8楼儿科-

-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exhxsj/18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