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常考点ARDS,还记得顽固性低氧血
考题回顾 (年,A型题)下列选项中,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是() A.PaO2/FiO2≤mmHg,PCWP≤18mmHg B.PaO2/FiO2≤mmHg,PCWP≤18mmHg C.PaO2/FiO2≤mmHg,PCWP≥18mmHg D.PaO2/FiO2≤mmHg,PCWP≥18mmHg 题目解析 PaO2/FiO2mmHg是诊断ARDS的必要条件。PCWP正常小于12mmHg,左心衰竭时PCWP18mmHg,ARDS肺水肿须排除左心衰竭,故其PCWP不应高于18mmHg。 本题答案 B 考点还原 本节知识框图 一、 概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和进而发展的急性呼吸衰竭。 病理特征: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常伴肺泡出血。 注意:急性肺损伤(ALI)与ARDS为同一疾病的两个阶段,ALI:早期、病情轻;ARDS:后期,病情重。 二、病因 1.肺内(直接) 吸入性、放射性损伤、肺挫伤等,国内以重症肺炎最多见。 2.肺外(间接) 严重休克、感染中毒、创伤(非胸部)、急性胰腺炎等。 三、发病机制 1.致病因素对肺泡膜的直接损伤(次要); 2.间接损伤(主要):本质是多种炎症细胞及其释放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TNF-α和IL-1)间接介导的炎症反应。 四、病理生理 1.肺水肿 弥漫性肺泡损伤致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 2.肺不张 Ⅱ型肺泡细胞损伤,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3.顽固性低氧血症 (1)不均一分布; (2)婴儿肺/小肺。 严重V/Q失调、肺内分流、弥散障碍。 4.呼吸窘迫。 主要改变: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V/Q失调。 五、临床表现 1.发病时间 原发病后72h内,不超过7d。 2.症状 (1)原发病; (2)呼吸增快最早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呼吸变快、深、费力,患者感觉严重憋气(即呼吸窘迫),不能用通常的吸氧疗法改善,也不能用原发的心肺疾病解释。 3.体征 早期无异常,可有少量细湿啰音;后期可闻及水泡音、管状呼吸音。 六、检查 1.X线胸片 早期无异常或轻度间质性改变,继之出现斑片状磨玻璃影或实变影(肺水肿),后期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改变。 2.动脉血气分析 临床上以氧合指数(PaO2/FiO2)最常用,正常值为~mmHg,PaO2/FiO2mmHg是诊断ARDS的必要条件。 3.床边呼吸功能监测 4.心脏超声和Swan-Ganz导管检查 PAWP正常小于12mmHg,若PAWP18mmHg,支持左心衰竭的诊断。 七、诊断 满足以下4个条件: (1)明确诱因下1周内出现的急性或进展性呼吸困难。 (2)胸部X线/CT检查显示双肺浸润影,不能完全用胸腔积液、肺不张、结节影解释。 (3)呼吸衰竭不能完全用心力衰竭、液体负荷过重解释。 (4)低氧血症: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mmHg确立诊断。并指导分度: 八、治疗 1.治疗原发病 是首要原则和基础,尤其是控制感染。 2.纠正缺氧 需使用高浓度给氧,使PaO2≥60mmHg、SaO2≥90%,轻者可用面罩,多数采用机械通气。 3.机械通气 (1)轻症者 无创正压通气。 (2)重症者 ①呼气末正压给氧(PEEP) 可使萎陷的肺泡再次开放、防止肺泡随呼吸周期反复开闭、增加呼气末肺容量、减轻肺泡损伤、减少肺内分流,从而改善了患者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增加了肺的顺应性。 ②小潮气量 即6~8ml/kg,防止肺泡过度扩张。 4.液体管理 为减轻肺水肿,应合理限制液体入量或使用利尿剂,「以干治湿」。 5.营养支持与维护 ARDS时机体高代谢。 6.其他。 每日一问 ARDS导致的是哪一型呼吸衰竭?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hxxtjb/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8大纲新鲜出炉
- 下一篇文章: 2016年初级护师基础知识真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