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含有3种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具有运输氧气、防止感染和止血功能。妊娠期红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都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危险,严重者危及母儿生命。部队若缺衣少食,士气很难高涨。贫血是妊娠期比较常见的血液系统合并症。妊娠期间孕妇的血容量增加,而血浆的增加多于红细胞的增加,就好像血液被兑了水,呈稀释状态,称“生理性贫血”。轻度的贫血对孕妇和胎儿影响不大,但如果贫血程度严重,则会对母儿造成危害。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缺铁性贫血主要是因为妊娠期间铁的需要量增加,导致孕妇缺铁;巨幼红细胞贫血多数是因叶酸缺乏,少数是因维生素B12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量缺陷而导致造血障碍;而地中海贫血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因携带致病基因引起。贫血孕妇的抵抗力下降,妊娠期间和分娩期间的风险明显增加,有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孕妇贫血时,经胎盘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无法满足胎儿生长所需,容易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或死胎。轻度贫血患者无明显症状,或只有皮肤、口唇黏膜和睑结膜稍苍白;重者可出现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皮肤黏膜苍白等。妊娠期贫血的诊断标准与非孕女性稍有不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孕妇外周血血红蛋白<g/L为妊娠期贫血。妊娠期贫血的程度分为3度,轻度为血红蛋白90g/L~g/L,中度为血红蛋白70g/L~89g/L,重度为血红蛋白<70g/L。如果孕妇的血清铁<6.5umol/L也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血清叶酸<6.8nmol/L、红细胞叶酸<nmol/L,提示叶酸缺乏;血清维生素B12<90pg/L,提示维生素B12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通过骨髓穿刺行骨髓象检查可诊断;地中海贫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加强营养、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生;定期产检可以及时发现贫血并给予治疗,减少并发症。不同类型的贫血治疗原则不同。对于缺铁性贫血,可补充铁剂,一般口服给药,严重者肌肉注射。常用药物是硫酸亚铁或多糖铁复合物,同时口服维生素可促进铁的吸收。对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加强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瓜豆类、肉类、动物肝及肾等食物,还需要补充叶酸。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产科医师及血液科医生共同管理,主要以支持疗法为主。在病情未缓解之前患者应严格避孕;若已妊娠,在妊娠早期应在做好输血准备的同时行人工流产。对于中晚孕期的孕妇,终止妊娠不仅让孕妇从感情上难以接受,而且终止妊娠的操作也有较大危险,故可加强支持治疗,在严密监护下妊娠,直至足月分娩。支持疗法主要包括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间断吸氧,少量、间断、多次输新鲜血;有明显出血倾向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无论哪种类型贫血,如果孕妇血红蛋白60g/L、接近预产期或短期内需要进行剖宫产,应少量多次输入红细胞或全血;分娩过程中尽量避免发生产伤,警惕产后出血。出血多时及时输血,并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血小板更新加快,引起凝血和止血功能障碍。ITP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占ITP的90%,多发生于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起病前1~3周80%以上的病例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可有发热、畏寒,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黏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或血肿。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下肢明显,分布均匀。黏膜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可有血泡。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多见,颅内出血少见,但有生命危险。脾脏通常不肿大。检查可发现血小板显著减少,病程多为自限性,80%以上的患者可自行缓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数可迁延半年或数年以上转为慢性。慢性型好发于青年女性,可能与雌激素有关。患者通常无明显的感染史,妊娠合并ITP多为慢性型。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可持续数天至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计数>50×/L者常常由于损伤后出血才发现疾病;如果血小板数为(10~50)×/L,可有不同程度的自发性出血;血小板数<10×/L者,常有严重出血。皮肤的出血常表现为紫癜,以下肢远端多见,鼻、齿龈及口腔黏膜也可出血。有时女性患者的唯一症状是月经过多。患了ITP之后,医生会给予哪些治疗呢?由于80%以上的急性ITP患者可自行恢复,一些医生认为出血轻微者严密观察即可。慢性型ITP患者常呈间歇性反复发作,而感染反过来会加重血小板的破坏,使出血危险增加,故慢性型ITP患者除了后述有针对性的治疗外,还应预防感染。对慢性型ITP的治疗包括:①支持疗法:防止受伤及颅内出血。可用普通止血药,出血严重时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②糖皮质激素是治疗ITP的主要药物。③脾切除:如果慢性ITP经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可做脾切除。但脾切除可增加流产、早产、胎儿死亡的发生率,故除非病情严重且其他治疗方法无效,尽量避免手术。④免疫球蛋白:妊娠期静滴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提高母体血小板和胎儿的血小板数目,预防胎儿颅内出血,缺点是费用昂贵。以上就是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简单介绍。正是:血贫最是母儿伤,血壮才得阿囡强。紫癜乃因小板少,不足方可乐安康。的确,一支部队本来素质良好,若补给出现问题,缺衣短食,战斗力也必然大打折扣。但也有一种部队,其兵源素质堪忧,即使补给正常,战斗力也不强。对于孕妇来说,这两种类似的情况都有可能遇到,或者营养不佳,或者胎儿异常,结果导致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滞后。请看下回分解。#金秋图文激励赛#节选自《话说生命之宫》,全书上、下卷两卷,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hxxtjb/19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