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讯(通讯员程守勤刘敏记者王梦航)近日,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联合国内多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重症顶级期刊《IntensiveCareMedicine》,该研究为清醒俯卧位时长提供循证依据。记者了解到,这也是该研究团队在全球首次提出清醒俯卧位理念,被写入国内外诊疗指南后,遵循Meta结果导向、开展RCT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再次向世界发出了中国重症临床研究最强音。据介绍,在新冠疫情初期,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杨毅教授及孙骎医师在全球首次提出清醒俯卧位理念,被国际同行广泛认可,为世界抗击新冠疫情、救治新冠患者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东南大学副校长、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邱海波教授,时任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和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第一时间奔赴武汉疫情最前线,医院医院的救治效果,与专家组成员多次研讨后达成共识:对新冠患者进行长时间的俯卧位通气。在邱海波教授等专家的推动下,俯卧位通气治疗被写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及国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疗指南,为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明确了规范。“虽然年更新的ESICM-ARDS指南,建议将清醒俯卧位作为COVID-19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的标准治疗,然而,清醒俯卧位恰当的时间并不清楚。”课题组重要成员、东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玲教授说道。据介绍,“长程清醒俯卧位”的概念,即每日累计俯卧位时间12h/天,由中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研究联盟(ChineseARDSResearchNetwork-Chi-ARDSNet),组织12家中心开展RCT研究,证实长程清醒俯卧位的临床益处。本次研究证实,与标准治疗相比(清醒俯卧位中位时间5h/天),长程清醒俯卧位明显降低COVID-19呼吸衰竭患者的气管插管率(主要观察终点)及28天病死率。为清醒俯卧位时长提供了循证依据,或将进一步改写ARDS诊疗指南。据了解,此项研究成果在国际重症顶级期刊《IntensiveCareMedicine》的发表,是中国专家提出COVID-19清醒俯卧位的理念被国际广泛认可,并通过中国多中心研究验证的典范,这也是Chi-ARDSnet研究联盟未来研究的主要范式。本文,刘玲、孙骎、赵宏胜、刘薇丽、濮雪华、韩继斌为共同第一作者,陈涛、谢剑锋、杨毅、邱海波为共同通讯作者。据悉,中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研究联盟是由医院及广州医院联合牵头的研究组织。“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东南大学副校长、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教授担任该联盟顾问;医院杨毅教授、广州医院黎毅敏教授为联盟主席;医院刘玲教授、广州医院桑岭教授担任联盟执行主席。目前联盟已经汇聚超过家中心,旨在开展中国有组织的ARDS临床研究,持续推进并引领国际ARDS诊疗的进步,造福广大患者。校对王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exhxsj/20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