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扬州日报」苏宣丁云王诗韵昨日,在我市举行的第27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专家、东南大学副校长邱海波表示,经过积极治疗,重型和危重型的患者都已“清零”。医院医院,有一群医护人员奋战在重症病房,他们与时间赛跑、同死神较量,全力为生命护航,最终让一个又一个患者转危为安。抢救,争分夺秒医院24病区是重症病区,生命的“博弈”经常在这里上演。“作为一名党员,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出现在哪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於江泉是市医院重症临时党支部一支部的书记、24病区医疗组组长,从8月3日进驻市三院以来,他的时间都是以分钟来计算的。组建医师团队、培训、科室排班、器械调拨、评估患者病情、危重患者气管插管、上ECMO(人工肺)……整个抢救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一天中午,专家医疗组正在危重患者床边查房。此时,一位正在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老年男性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了严重的呼吸窘迫症,血氧饱和度最低降至80%,情况十分危急。邱海波当机立断:“准备插管!”来自医院的朱庆捷与单雪芹两位护士长听到指令后,立即准备插管用物,利用患者增氧的3分钟内迅速准备到位。“我来!”於江泉仅用数秒钟就干净利索地完成插管,在大家通力配合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逐渐升至98%。插管完毕,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晓燕在短短几分钟内便娴熟地完成了深静脉置管等操作,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当医护人员顺利地为患者完成俯卧位通气后,大家早已是满头大汗。气管插管是一项极高危的操作,因为当医生在患者口鼻附近进行近距离插管操作时,呼吸道会喷射出大量带病毒气溶胶,风险可想而知。看着病人的心电监护各项数值恢复正常,於江泉说:“这样做值得,因为病人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照料,事无巨细昨天下午6点多,医院结核病科主任张设正在隔离酒店休整,两天前,他刚从隔离病房一线撤出来。张设是个“战疫老兵”,他与新冠病毒有过多次正面交锋。“患者中有不少老年人,大部分都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慢阻肺这些常见基础性疾病。”张设坦言,在重症病房救治患者,说心里没有压力是假的。凭借10多年的临床经验,张设迅速明确了“战术战法”——首先,高危病人来了要马上安排吸氧,医院设备科,确保临床氧气供应;其次,立即采取俯卧位通气技术,这一技术在此前的危重症患者救治中发挥了较好的效果。“通俗点说,就是让病人趴着睡觉。”但年轻人趴在床上睡两三个小时都吃不消,更何况老年人。“有些老年患者当时是趴着,但我们头一转他马上就翻了身,这时我们只能反复做工作。”为此,张设想到一个通俗化的解释:“你看,病毒现在就在背上,趴着就能让病毒倒流出来,这样病就能好得更快。”如此形象的解释很快奏效,老人们越来越配合,医护人员也不用一直“看着”老人睡觉了。“隔离病房的医生不光要治病,更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exhxsj/20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