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医生彭峰在超一线重症病房与
从湖北荆州回到广东韶关后,彭峰每天都要与荆州的医生沟通患者的病情。当得知最后8名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后,他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睡了一个踏实的觉。“他就是一个铁人”,曾经的同事刘如晨这样评价彭峰。彭峰,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已经与呼吸系统疾病、高传染病毒打了十多年交道”。年抗击非典时,他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如今,他作为一名专家走上“战场”,与新冠病毒作最近距离的斗争。初战2月11日,彭峰主动请战,作为广东省援鄂医疗专家组成员驰医院。“对于这次疫情,你有自己的预判吗?”“职业经验告诉我,这次疫情非同寻常,是一场硬仗!”“去疫情严峻的荆州,你不担心自己会感染吗?”“万一感染,我年轻一点,抵抗力也好一些。”彭峰笑着说。2月12日傍晚,碰面会一结束,彭峰一刻也不敢停歇,就与同行的刘易林教授到重症病房会诊一名危重患者。“第一印象就是患者已经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了,转个身都呼吸困难。”彭峰回忆着当时的情景。“上无创通气,换更好的呼吸机,注意保护性肺通气,控制液体平衡。”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告诉彭峰,此时他们是在跟“死神”抢时间。“实在不行就只能气管插管了。”这,是一场空前的阵地对抗战。彭峰在病房里调整无创通气呼吸机参数。受访者供图鏖战“病房负压等级不够,重症病人数量多而分散。”来荆州第一天,彭峰就意识到自己不是在一线与“疫”魔掰手腕,而是在“超一线”与“死神”拼刺刀。“患者病情都很重,基础疾病多,病情变化快,稍一不留神,可能就失去治疗时机了。”短短数日,彭峰和团队成员就全面接管医院重症病区。“接管重症病房后,就不断有病人转进来。”紧接着,彭峰就遇到了一例疑难杂症。“病人没有发烧、咳嗽等典型症状,但气促、气喘非常明显,双上肺也有广泛的片状阴影。当时能用的法子都用过了,也换了好几种抗生素,但病情就是不见好转。”回想起当时的诊治过程,彭峰皱起眉头。查资料,专家组会诊,为了救治这名患者,彭峰使出了“洪荒之力”。“幸运的是,过了一段时间,患者的肺部炎症终于逐渐吸收,呼吸也慢慢平顺了。”彭峰终于松了口气。“救治新冠患者场场都是硬战,需要人盯人的严防死守、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觉、抽丝剥茧的精准判断和当机立断的快速处置。”对于“超一线”重症病房的救治工作,彭峰这样描述。彭峰在临时改造的隔离重症病房门口。受访者供图柔情“在荆州是两班倒制度,四天一个值班,但是我每天都会来看看病人,看到他们没什么事才放心。”“来看病人时,会将当天检查指标告诉病人。每次看到病人得知病情好转时开心的样子,我也跟着激动。”事实上,彭峰每天的工作时长远不止12个小时。“许多患者病情重,但思想负担更重。如果我们能多跟他们谈谈病情、聊聊天,他们都会得到莫大的精神鼓励。”为了能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动态,及时与患者沟通,彭峰没医院里。每天早晨,大家都可以在病房看到他的身影,风雨无阻。“夜里回到酒店后,会第一时间跟妻子通话,每天都要视频至少半个小时,无论多晚,不管多累,她总是要听到我的声音才会休息。”“有一次打着电话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第二天才发现手机掉在地上。”聊起家人,彭峰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丝毫看不出疲累。亲人“与普通查房相似,只是憋着难受、气喘。”这是彭峰在荆州发的唯一一条朋友圈。“为了能够在病房里多呆一会儿,跟病人多聊一会儿天,多干一点活,我进病房前一般都不喝水,不吃东西。”彭峰笑着说。身上的层层防护并没有对他的工作造成太大的影响,“主要影响跟患者的沟通,隔着护目镜和面罩,就没有办法同他们进行过多的眼神交流”。于是,彭峰每次与患者聊病情时,都尽可能把自己的手、眼、耳、口充分调动起来。“只要我们在病人身旁多呆一分钟,哪怕只是握握手,或点点头,他们都能感知自己有人关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exhxsj/19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给孩子们的健康小动画流感覆灭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