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病例数攀升

大家对病毒的防范预防也重视了起来

要预防它,我们首先要了解它

冠状病毒可能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传播;

2.与病人的密切接触;

3.触摸被污染的物体表面,然后用脏手触碰嘴巴、鼻子或眼睛。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出现什么症状?

1.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

2.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3.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

在众多防范措施中

首先一条就是“勤洗手”

如何正确洗手?

1

洗手六步法

以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小贴士

除了“勤洗手”,

还有特别重要的一条就是“戴口罩”!

什么样的口罩能预防感染?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

戴口罩能预防感染吗?

2

常见的口罩有以下几种:普通棉布口罩、一次性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

?一次性口罩(医用外科口罩)

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道感染,无法防霾。

医用外科口罩有三层,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过滤层、舒适层。舒适层是一层无纺布,佩戴时白色的无纺布朝内,蓝色的防水层朝外,有金属片的一边朝上,不要戴反,橡皮筋挂上双耳后捏紧金属片和鼻子贴合,抚平两颊,使口罩和面部之间尽量不留缝隙。

购买时要注意,应当选择外包装上明确注明“医用外科口罩”字样的口罩。

?N95型口罩

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可以防霾。

N95型口罩是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N”的意思是不适合油性的颗粒(炒菜产生的油烟就是油性颗粒物,而人说话或咳嗽产生的飞沫不是油性的);“95”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过滤效率达到95%。

N95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只要符合N95标准,并且通过NIOSH审查的产品就可以称为“N95型口罩”。

N95型口罩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预防由患者体液或血液飞溅引起的飞沫传染。飞沫的大小为直径1至5微米。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针对医疗机构规定,暴露在结核病菌下的医务人员必须佩戴N95标准以上的口罩。

相比较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密闭更好。在选用N95型口罩时,尽量选择不带呼吸阀的N95型口罩。

?普通棉布口罩

它的材质可能为棉布、纱布、毛线、帆布及绒等,由于材质本身不够致密,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目的。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3

以自我防护、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为目的,佩戴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都可以。

如果是去一般露天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可以选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不必过度防护,但如果会接触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则要佩戴N95型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正确佩戴方法

N95型口罩正确佩戴方法

购买N95型口罩时要注意鉴别其内侧鼻夹处海绵垫按压后是否会回弹噢~口罩多久需要更换一次?

4

为了防止感染,有些人可能一天到晚都戴着医用口罩,但这样会使鼻粘膜变得脆弱,失去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降低抵抗力。因此,在人口密度不高、较通风的场所,可以不用佩戴口罩。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类型的口罩,防护的效果都是有时效的,必须定期更换,建议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若口罩被污染,应第一时间更换。

医用口罩不用时折好放在自封袋保存,不建议口罩摘下来直接塞口袋里或包里,这样容易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一定要叠好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并且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里折好。

没有口罩,还能这样预防感染

5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相互传播。

?直接传播

病人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乃至呼出气体中,都带有病毒,近距离接触直接吸入可以导致感染。

患病者或者携带病毒的动物呼出气、嚎叫,同样也有病毒,会导致感染。不过,这需要近距离接触。

?气溶胶传播

病人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漂浮在空气中,大的颗粒会沉积下去,而直径小于2.5pm的颗粒就会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吸入后,就会感染。

?接触传播

病人喷嚏、咳嗽的飞沫,虽然开始是播撒在空气中,但最终会沉积下来,沉积在地面、桌椅、门把手等日常用品上面,还有病人痰液、唾液等分泌物,以及沾染上各类分泌物的手触摸日常用品,也会把病毒留在上面。

如果正常人的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手就会被污染,再接触自己的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可引起感染,这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转发给有需要的人

来源:生命时报、人民日报、广东疾控、医院

原标题:《高小微:纯干货!深医护士手把手教你正确戴口罩和洗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exhxsj/1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