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选自《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B29,作者常乐,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闫颖,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实习研究员,博士;王露楠,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研究员,博士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尚不清楚在无症状或处于潜伏期的献血者的血液是否可以造成经血传播。。由于病毒载量极低,并未证实在血液中存在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也未证实其可以经过输血传播。但是由于存在理论上的风险,缺乏无症状感染者血液核酸检测的数据,因此完善血液筛查技术平台和采取适当的病毒灭活措施对于血液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抗体筛查对是献血人群的风险评估和地区流行率调查的重要手段,前期的研究数据表明,新冠抗体筛查试剂的特异性与地区流行率相关,即流行率较高的地区特异性较好,与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抗体检测试剂性能类似。因此在低流行地区开展抗体筛查,应增加补充试验或确认试验,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新型冠状病毒血液筛查病毒灭活从年12月,一种不明原因肺炎在武汉被发现[2]。我国科学家经过病毒培养和基因测序的方式鉴定出其元凶为一种新型的β-冠状病毒,并最终被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4]。由于在本世纪内先后爆发的两次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均由β-冠状病毒引起[5],且在发病期病人血浆或血清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核酸[6],[7],因此在疫情爆发之初不能排除其经输血传播的可能性,血液安全也必须迎接挑战。病原体是否可经输血传播需要共同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其导致的疾病进程中存在长期或短期的无症状血源期;二是在采集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中存在感染性病原体;三是病毒通过静脉输注可以造成感染[8]。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仅满足第一个条件,另外两个均未得到证实。截止到目前全球未报道发生与输血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事件,但保证疫情期间的血液安全和献血者的安全仍是采供血机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exhxsj/18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