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知识来源:腾讯视频

  年4月26日是第14个“全国疟疾日”,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是:“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疟疾防治宣传核心信息

● 1.疟疾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发病的典型症状是发冷、发热和出汗。    2.疟疾通过蚊子叮咬或者输血传播,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蚊灭蚊,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3.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4.派驻疟疾流行区的随队医生应当具备疟疾诊治能力,指导团组做好疟疾防护,并及时诊治可能的疟疾患者。      5.重症疟疾会危及生命,去疟疾流行区旅行后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入境和就医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      6.医务人员应注意输入性新冠肺炎和输入性疟疾的鉴别诊断,对确诊的疟疾患者应按照《抗疟药使用规范》(WS/T--)给予规范的抗疟治疗。      7.疟疾患者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用抗疟药。

疟疾基本知识

●1、什么是疟疾   疟疾(Malaria),是由按蚊叮咬人体后而感染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通常又叫“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体后,把疟原虫注入人体,10-20天后就会发病。发病前往往有疲乏、不适、厌食等症状,发病时经历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四个阶段。热带地方如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地区。   2、疟原虫的传染源   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

  3、疟疾的传播方式   1)蚊媒传播   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按蚊叮刺吸人患者或带虫者的血后,再叮刺吸人正常人的血时,就将疟原虫传给后者。   2)血液传播   因胎盘受损或在分娩过程中,患疟疾或带疟原虫的母体的血污染胎儿伤口,由母体传给胎儿,造成先天性疟疾;另外。也可以因输入感染了疟原虫的血液而被感染。

  4、疟疾的典型表现   典型的疟疾发作过程分为发冷期或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发作前几天,每天或隔天可有程度不同的发烧,同时伴有疲劳、头痛、腰背痛、肌肉酸痛、厌食、全身或腹部不适、轻度腹泻和怕冷等前驱症状。   5、治疗   根治疟疾要规范,全程、足量服药最关键!疟疾是一种可治愈的传染病,在治疗上已经有很多高效的抗疟药,只要病人积极配合,做到早就诊、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早康复。否则很容易造成病情延误,导致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另外患间日疟和卵形疟病例治愈后,第二年3-4月份还要进行抗复发治疗,彻底杀灭肝内期疟原虫休眠子,防止复发。

  6、预防措施   1)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防蚊虫叮咬最重要,改变露宿习惯。   2)要做好个人防护,可穿适当的衣物,如长袖、长裤。特别是在户外,暴露皮肤可涂抹驱蚊剂。   3)做好家庭防护,可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睡前在卧室喷洒灭蚊药。   4)搞好周围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做好灭蚊工作。   5)出国前应当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外出到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国家返回后,出现发冷、发热、出汗、乏力等症状,应医院就医,并应主动告知旅行史。   6)一旦感染疟疾,应按照医嘱全程、足量服药,避免出现复发和耐药。

临床医生疟疾诊治知识要点

●1.疟疾诊断要点   (1)在疟疾流行季节,有流行区居住史或旅行史,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时,应想到疟疾感染的可能性。   (2)有疟疾既往史的病人,出现不明原因发热时,应考虑再燃或复发的可能。   (3)周期性发冷、发热、出汗发作和在间歇期症状消失、脾脏肿大体征是疟疾临床诊断的有力依据。   2.疟疾诊断注意事项   (1)医务人员在诊治发热病人,特别是境外归国人员,不仅要考虑新冠肺炎,还要重点考虑疟疾。疟疾的诊断依据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三个方面,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发冷、间歇性发热和出汗。   (2)凶险型疟疾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有:持续性高热、抽畜昏迷、黄疸、肾功能衰竭、严重腹痛等。   (3)疟疾是一种急性发热性虫媒传染病,通常在被疟原虫感染的蚊子叮咬后10至15天出现,最初的症状发热、头痛和发冷可能比较轻微,如果在24小时内得不到有效治疗,恶性疟可能发展为重症疟疾,并导致死亡。   (4)婴儿、5岁以下儿童、孕妇、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以及免疫力低下的移徙者、流动人口和旅行者感染疟疾和罹患重症疟疾的风险比其他人群高得多。在疟疾流行地区,人们可能产生部分免疫力,导致出现无症状感染。   3.重症疟疾治疗原则   (1)坚持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并重的原则。病因治疗(抗疟治疗)应选用速效、低毒抗疟药,迅速杀灭疟原虫;对症治疗即针对各种症状和并发症开展治疗。   (2)必要的支持疗法:保持酸碱平衡和改善微循环。   4.处理重症恶性疟病人的常见错误   诊断方面:(1)未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2)对疾病严重性缺乏正确判断。(3)厚血涂片制作和染色失败。(4)漏诊相关的并发症如细菌感染惊厥及革兰氏阴性菌所致的败血症等。治疗方面:(1)护理监护措施不当。(2)忽视低血糖。(3)对严重程度判断失误。(4)水电解质补充失误。(5)抗疟药治疗措施不当,主要是药物选择/给药剂量不足。(6)诊断/治疗延误,特别是未能及时启动抗疟治疗。(7)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肺水肿漏诊或延误。(8)透析治疗延误。   5.疟疾治疗注意事项   (1)凶险型疟疾的治疗:首选青蒿琥酯注射剂或咯萘啶注射剂静脉给药,或蒿甲醚注射剂肌肉注射;病人好转后加服1疗程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药物(ACT)。   (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疟疾患者,不应使用含伯氨喹啉的疟疾药物治疗。   (3)孕早期的治疗用药。恶性疟:磷酸哌喹,重症患者选用青蒿琥酯静脉给药;非恶性疟:氯喹(哌喹),不应使用伯氨喹啉。

宣传口号

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消除疟疾,共享健康

使用蚊帐,远离疟疾

预防疟疾,保障健康

全程服药,根治疟疾

消除疟疾,共建和谐

消除疟疾危害,促进和谐发展

一顶蚊帐,一份关爱,远离疟疾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若侵联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exhxsj/1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