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陈怡正在为宝宝换尿片。

克宝宝出院时和医护人员们一起合影留念。

抢救宝宝。

“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在医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调侃之余也道出了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的辛苦与艰难。很多人认为儿科医生很不好当,首先得是什么都要懂的全科医生,其次,对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来说,面对一个个还不会讲话的小病患者,大家只能靠医学知识医疗经验仪器检查去判断观察诊治,因此对医术、耐心、爱心、责任心都有着很高的要求,那么在全省最大的新生儿医疗中心医生的一天会是怎样的呢?6月16日,记者走进了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病房,与这里的医护人员度过了一天。

全新一天从查房开始

早上8:00,阳光明媚,在新搬迁至新住院综合大楼7、8楼的新生儿科病房里,科室主任刘玲正和前一晚夜班的住院医师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的副主任胡颦、护士长石化蓉等带着所有的医师和护士们交班及查房,查看病房疑难危重患儿、参与患儿床头交接班,查看病程记录……在这个近多平米的医疗中心内,共有张床位。看着睡在暖箱中一个个粉嘟嘟的小家伙们,大家各司其职,开始了一天繁忙的查房和晨间护理工作。

穿上塑料鞋套,换上消毒过的隔离衣,记者跟随刘玲主任进入新生儿医疗中心,首先踏入的便是NICU病房,住在这个病区的宝宝们,基本上都是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缺氧或因为一出生就患上呼吸衰竭、肺出血等重症的病患。进入病房的那一刻,从未见过此场面的记者不禁屏住呼吸:除了中间的医生办公台外,70张小车式的暖箱襁褓中都睡满了小小的新生儿,周围环绕着像呼吸机、心电监护设备和各种抢救仪器,监护仪器此起彼伏的闪烁屏幕提示着此时此刻病人的呼吸脉搏和氧饱和度数据,看似安静的背后则是与死神分秒必争抢救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据新生儿医疗中心主任刘玲介绍,住进NICU里的婴儿中很多都是不足月的早产儿,有别于普通新生儿的他们不只是提前被分娩来到人世,更重要的是很多早产儿都面临着继续生长发育的需要,而各器官不成熟,多器官功能损害,尤其是肺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低下,容易被细菌感染导致败血症、窒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黄疸、肺炎肺出血等危重情况,所以,通常都会通过贴在早产儿身上的数据线连接监护仪器来监测他们生命体征的变化。

“新生儿科的查房与普通查房不同的是,在这个无陪护的病房里,没有爸爸妈妈陪护在身边的小患者们还不能讲话、无法用语言表述哪儿不舒服,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所以更要求我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对患儿的症状、体征作出准确的诊治决策。”刘玲主任轻声对记者说道。

1个小时测一次生命体征并记录,3个小时喂一次奶,4个小时换一次尿布……在NICU里,一个护士要照看七八个危重患儿、早产儿和足月儿,疾病病区一个护士要照看十一二个患儿,至少30分钟要巡视一次患儿病情,还要随时应对危重患儿的抢救工作,其他时间即使是在书写各种记录,大家的耳朵也都要竖起来,生怕错过仪器发出的每一声或高亢或低沉的报警声。在病房待一天下来,记者留意到,除了会因抢救病人或写病历被延迟的午饭时间外,一天下来医护人员们很难有歇脚的时候。

随时都在与时间赛跑

上午9:45,在NICU病房里靠近过道的一侧,某床的宝宝监护暖箱上忽然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原来,出生还不到30周,今天刚刚被送来的这名男宝宝因为早产,一生下来就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靠上呼吸机才能辅助呼吸。此时,他的血氧饱和度因为出现了不稳定症状,在仪器发出报警声之前,正在病房里查看宝宝们情况的护士龙萍萍发现了仪器屏幕上的数值变化,并大声唤来了当班总住院医师张芸。

张芸医师听诊检查后,发现宝宝两侧呼吸音不对称,因为担心痰液堵塞气管,张芸医师随即让护士为其气管吸痰,在清理完痰液后,屏幕上的数值仍处于波动状态,医生决定采取复苏囊加压给氧辅助呼吸。几分钟后,宝宝的血氧饱和度终于正常了,看着此刻在模拟母亲子宫的长颈鹿暖箱中安静呼吸的宝宝,大家欣慰地松了一口气。

上午10点半查完房,住院医师王芳开始给病人开医嘱和静脉营养,只见王医师手持计算器,根据孩子的体重、日龄等计算每天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开完医嘱后,王医师开始写病程记录。一直到11点45分,她还有5本病历未写完。“常常一个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病程记录都会有一两百页的样子,写到手酸发痛是常事,但病程记录是患儿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和整个诊疗思路的记录,必须要认真、仔细的书写。”王芳吐了吐舌头埋头继续奋斗。

“早上的事情不能拖到下午,下午有下午的活。”中午12点半,没有时间吃午饭的她还在“奋笔疾书”。

而在另外一边,作为护士长的石化蓉在忙完手边的事情后,在11:30快下班时又开始了第二次巡视,吃完午饭后中午1:00是第二次喂奶时间,她又要忙着巡视病房。“一个上午这么忙,中午没时间休息吗?”记者忍不住问她。石化蓉笑着说:“哪里有时间啊?中午我要看其他护士写的病历,把出院病婴的病历归档,另外最近来了一个新护士,需要教的东西也很多。”

下午三点半,在新生儿医疗中心病房外挤满了一些前来了解情况的家长们,虽然知道没到探视时间但仍忍不住过来。面对此景,正在病房一区查看患儿病情的刘玲主任心里也很动容,她走出病房告诉家长:“现在孩子的一般情况还好,但是皮肤黄染还未完全消退呢,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比正常孩子高出多个点呢,还不能出院。”耐心地向一位心急的家长说明情况,“你想想如果现在孩子出院了,黄疸没有完全消退,胆红素水平很高,会导致孩子大脑的损伤,今后可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对他来说不是最佳的选择啊……请放心,孩子情况好转,达到出院标准,我们马上通知你们。”

刘玲主任说自己很理解家长的心情,孩子刚出生就被送进来,又不能探望,心情焦急是难免的。“想想如医院,沟通就是让自己站在病人的角度,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家长孩子的病情。”刘主任说,沟通是医护人员的必备课,很多纠纷都是由于沟通不到位引起的,但是孩子能否出院,也不能由着家长,评判能否出院的标准还是病情是否痊愈。

下午4点半,一位因早产引发肺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的婴儿被家人从黔西县送到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疗中心进行抢救,经过当班医生诊断后,小病人被送入了暖箱进行呼吸机救治治疗。“新病人在鼻导管吸氧下呼吸不是很稳定,要随时观察这一床的呼吸、氧饱和度情况。”

克袖珍宝宝出院回家

下午2:30,专程从六盘水赶来贵阳接宝宝出院的一对夫妇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和喜悦,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他们备受了为期两三个月的煎熬,而这一切都要从1月25日说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1月25日,出生克(约1斤7两)不到的早产儿宝宝当天就出现严重肺发育不良、肝功能损害、皮肤青紫等病症,医院治疗两个月后,病症没有得到明显的恢复,体重也只长到了克,无奈之余,这名早产宝宝在61天时被家人紧急转院到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接受治疗。

据副主任医师胡颦和护士长石化蓉介绍,针对小病人的病情,救治方案的当务之急是稳定它的血氧饱和度和利用无创呼吸机让其顺畅通气,同时通过输注营养液和母乳改善宝宝的体重增长,因为只有体重上去了,全身的组织细胞才能得到生长,如此一来小家伙的肺组织才能得到正常的发育。

为了更好地监测孩子的病情,科室专门为小家伙配备了由大小护理组长组成的一个24小时不间断的特护团,每天都要对小宝贝进行从表情变化到身体状态、心率呼吸及氧饱和度变化等一系列的监测,就这样通过大家细致周到的救治呵护,小家伙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并一天天好了起来。到他昨天出院时,不仅呼吸和正常宝宝一样顺畅,而且已经是一个有7斤2两重的胖小子了。

“谢谢新生儿科的各位白衣天使们了,我会带着宝宝经常回来看大家的。”医院的那一刻,不少医护人员的眼角都湿润了。

“从事新生儿护理工作17年,经我的手喂过奶换过尿片的宝宝就有成千上万个,每次看到他们健健康康出院时,心里又欣慰又不舍,很多家长都会给我们寄宝宝的成长照片,也会常常带回来看我们,这也是这份工作赐予我的缘分。”护理骨干陈怡有些感触地对记者说道。

医院时,已经是傍晚6点多钟,然而,对刘玲主任和她的同事们来说,这才是完成了白天的工作,因为担心几个新入院的重症患儿,以及还有很多学科建设的工作等待她去做,医院只有几百米距离的刘医院过夜,以便应付万一突发的情况。一天下来,记者也深有感触,除了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还需要有足够的敬业精神,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患儿的热情和温情,让她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像亲生母亲一样去对待每一个宝宝。

-TheEnd-

图/文王迪

?本周刊由贵州都市报独家打造,欢迎转发敬请注明出处

?欢迎







































贵州百灵康妇灵胶囊
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jxhjsj/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