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小心肺栓塞
年10月28日,广西医学会呼吸内镜学分会年学术年会在南宁市召开,我院呼吸内科向永红主任医师受邀请参会并做了《院内住院患者肺栓塞的防与治》专题讲座。 向永红参加广西医学会呼吸内镜年会做专题讲座 会上,向永红结合我院在防治该病取得的成果,旁征博引,用大量临床研究分析了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然后深入浅出的讲述了院内住院患者肺栓塞的预防和治疗,提醒广大临床医师对该疾病需要增强意识,提高警惕,树立“防”胜于“治”的临床理念,并呼吁广大呼吸科医护人员应担当起肺栓塞早防早治的主力军责任。 据了解,肺血栓栓塞症(P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都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肺栓塞被称为“院内杀手”,是院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具有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漏诊率及低检出率等特点。但庆幸的是肺栓塞又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未经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为30%,治疗后的死亡率可降为2%-8%。 我院呼吸内科近年来积极应对这一危害住院患者的“沉默杀手”,加大了对肺栓塞的防控力度,通过培训学习、加强住院患者的评估筛查、规范肺栓塞处置流程等措施,该科肺栓塞的规范化诊治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诊断率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达99%以上。 今年,呼吸内科诊治的肺栓塞病例就达到近20例,目前在院的三例肺栓塞患者正在康复中。 下面小编带您了解一下有关肺栓塞的疾病知识~~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等。其中99%的是血栓引起的,来自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是十分重要的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也是一重要的公众卫生保健问题。为了引起重视WHO组织把每年10月13日为是“世界血栓日”。 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高龄、手术、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下肢静脉曲张或久坐不动等,尤其是住院患者需要预防和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1.高龄:50~65岁发病率最高,90%致命肺栓塞在50岁以上。 2.心脏病:重要危险因素、见于心房纤颤合并心力衰竭。风心病,冠心病易发生肺栓塞。 3.肥胖:体重超过相应的标准值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4.肿瘤:癌症发生肺栓塞危险较大。肺,胰腺,消化道和生殖系统的肿瘤易合并肺栓塞。与肿瘤细胞产生激活凝血系统的物质有关。 5.妊娠与分娩:孕妇血栓性疾病发生率比同龄妇女要高,第三胎和多胎孕妇易患血栓症。 6.长期卧床:术后、创伤、偏瘫等,可引起血流循环减慢,为静脉血栓的形成创造条件。 7.药物:口服避孕药可诱发凝血因子、血小板、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血浆脂蛋白的改变,因而也易发生血栓,进而造成肺栓塞。 8.深静脉血栓:大多数肺栓塞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部静脉血栓。 9.免疫系统异常:抗心磷脂抗体(ACA)是一种可用心磷脂作为抗原来进行免疫测定的一种抗体。ACA的存在,常伴有血栓形成的倾向。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最为常见(88.6%),特别是在活动后明显; 2.胸痛占59.9%,呼吸或咳嗽时胸痛加剧; 3.咳嗽占56.2%,多为干咳; 4.咯血占26.0%,多在肺梗死后24小时内发生,鲜红色,量不多,数日后变为暗红色; 5.晕厥占13.0%,常见于主肺动脉栓塞,栓塞导致心输出量引起下降脑供血不足所致。 6.其他因呼吸困难、过度通气和胸痛,引起患者烦躁不安、焦虑等。 各病例可出现以上症状的不同组合。临床上有时出现所谓“三联征”,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但仅见于约20%的患者。 诊断需完善哪些检查 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多样,有时隐匿,缺乏特异性,确诊需特殊检查。 根据临床情况疑诊肺栓塞(疑诊):完善血浆D-二聚体(D-dimer)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等检查。 对疑诊病例进一步明确诊断(确诊):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肺动脉造影(PAA)等检测。 肺栓塞的治疗 抗凝、溶栓、肺血管切除术、经皮导管介入治疗、静脉滤器等。 肺栓塞的预防 基础预防:鼓励患者尽早活动、避免脱水、手术者操作精细微创。 物理预防:穿抗栓弹力袜、足底静脉泵、下肢间歇充气加压等。 药物预防: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提醒:当有不明显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咳嗽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完善检查,明确有无肺血栓栓塞症,及时干预及治疗。 编辑:宣传科 来源:呼吸内科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jxhjsj/3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安一列车30人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疑
- 下一篇文章: 呼吸困难,医生竟然从她的肺里洗出了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