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无数新生儿,他们带来生的希望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文翰重庆医院供图 提及远在西藏昌都市的危重儿童及新生儿救治中心,这里出生了许许多多的新生儿,并上演着一次次游走在生死边缘的惊心动魄,这都与来自重庆医院的医护人员密不可分。在他们手上,无数生命被他们从“鬼门关”抢救回来,让我们走近这些医护人员,看看他们的故事…… 没有呼吸的早产儿 重庆医院新生儿诊治中心副主任医师王家蓉来到西藏昌已经一年零两个月了。来西藏昌都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和同事徐丽霞、曾毅文牵头,在前三批援藏医疗队员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建立了昌都市危重儿童及新生儿救治中心。 几天前,新生儿康康出院了,昌都市危重儿童及新生儿救治中心里的医生和护士们都特别高兴,这是该中心建立以来,接收的“最难”病例,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生下来就“没有呼吸”的康康,如今健健康康地出院了。 康康出生的时候,只在妈妈的肚子里待了7个月零3天,体重仅有克,出生时面色青紫、没有呼吸、心跳微弱、重度窒息......“当时情况特别严重,生下来就开始抢救,上呼吸机、心肺复苏......当时大家都特别紧张。”王家蓉回忆。 在新生儿诊治中心,王家蓉作为医疗组长,主要负责小小早产儿及手术后新生儿的重症监护。常人可能很难相信低于2.4斤甚至1斤左右的早产儿能够正常存活。而这正是王家蓉和她的团队正为之全力以赴,并坚持在做的事情。 ▲王家蓉医生查房 一瓶矿泉水重的婴儿 在王家蓉出发前往西藏之前,收拾行李时,她带上了一块仿水晶奖杯,上面印刻着“有爱就有希望”,如今便摆在她昌都的宿舍里。她说:“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看一看它就会获得很多信心。”这块奖杯的来历令人唏嘘,那是一位年轻妈妈所赠,王家蓉至今记忆深刻...... 年11月18日,年轻妈妈陈红(化名)产下了仅仅只有25周左右的早产儿,出生体重为g,这意味着只是一瓶矿泉水的重量。不仅是超未成熟儿,并且大大低于超低体重儿的临界点g,这种极端的超低体重儿在国内外的救活存活率都相当低。“在年,医院接收到的体重最小的早产儿,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王家蓉说。呼吸机使用了52天、住院93天,王家蓉和团队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成功让宝宝的状况稳定下来,虽然直到出院时,宝宝依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只能带氧出院,但这依然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出院后,王家蓉和团队又以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指导陈红及家人如何照顾宝宝。宝宝逐渐停氧,团队定期随访,确认没有出现早产儿后遗症,生长发育也达到追赶性生长。陈红感激不已,为新生儿诊治中心送来了感谢信及感谢奖杯,上面写着:“有爱就有希望。” 早产儿护理是关键 “一般早产儿在母亲体内没有完全发育,出生后可能会伴有各种疾病。”王家蓉介绍,妊娠28周前出生、处于生存极限的极早早产儿死亡率最高≥50%,特别是对于出生体重低于克的婴儿。即使能够存活和生长,残疾率也很高,脑瘫的发病率为20%,学习障碍的发生率超过50%,还可能发生视力、听力障碍,生长障碍及肺功能障碍。因此,早期干预是早产儿治疗、护理的关键。 “小小早产儿太小了,皮肤极其娇嫩。一般做的输液或者采血,稍有不慎,轻轻一碰,皮肤就会破裂,因为发育不好,随时会出现感染情况。这要求我们重症监护人员必须掌握好技术,并且要十分细致。”王家蓉说,“之所以我带来了这块奖杯,就是想我们不止要把技术带来昌都,也希望把这种不怕困难、不放弃的精神也带来昌都。” 如今,医院危重儿童及新生儿救治中心团队里已有14位医生、30来个护士,重点抢救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呼吸衰竭、窒息等疾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jxhjsj/18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救活急危重症患儿赋予未来美好生命记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