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行,连霍情来自大漠的思念援疆
我的良师益友 --致敬新生儿科创始人安雪霞主任 作者:新生儿科主任、援疆队员殷爱云 我是在年夏天来到连云港这个城市的,十多年来,我在这里扎了根,有了自我提升与发展,也在连云港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这一切,得益于我工作上的良师益友、生活中的知心大姐--在医院儿科工作三十余年、新生儿科的创始人安雪霞主任医师。安雪霞主任祖籍河北,自小跟随父母在山西晋城长大,和同是来自山西的我算“半个老乡”。地域上的同源让安主任对我这个“外来妹”照顾有加。年7月中旬,正式进入科室第2天,我正在护理站和护士商量医嘱的事,一个雀跃的声音传来“听说我们来一位新同事,和我还是老乡,是谁呀?”我抬头一看,就看见一张亲切、美丽、温柔的面容。“是我,新来的殷爱云!您就是安主任吧?”我话音刚落,安主任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搂着我肩膀,关切地问:“怎么样?这边比山西潮热,还适应吗?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尽管找我!”我被安主任的热心与关爱深深打动着。在以后的日子里,安主任也是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小从生活,大到工作,甚至还给我介绍男朋友!就这样,在安主任的关怀及科室内各位前辈们的指导下,我逐渐成长起来。随着儿科专业学科的发展,建立独立的新生儿无陪护病房成为了学科发展的迫切需求。年11月,在安雪霞主任和时任儿科主任章建英的极力推动下,在医院的支持下,崭新的新生儿无陪护病房正式启用了。为了新生儿病房的发展与进步,安主任付出了比常人百倍、千倍的精力。废寝忘食、加班加点自不必说,遇上危重新生儿抢救,安主任经常一连好几天都不回家,电话声一响,总是听见她和家人说:“你们吃完饭休息吧,不用等我了!”“有危重患儿,我不放心啊……”在安主任的带领下,一个崭新的新生儿科在年正式成立了,并一天天壮大起来了,也成为老海州地区享有盛誉的一个科室。年4月,首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年7月,首次使用新生儿有创呼吸机;年7月,成功救治消化道出血伴失血性休克新生儿;年3月,成功救治胎龄27+3周,出生体重1.1Kg的早产试管婴儿;年4月,首次开展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年1月,首次使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合并大量气胸新生儿;年11月,首次引进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这些都是安雪霞主任呕心沥血的成果,更在我院新生儿科的发展史上留下一个个坚实而光辉的印记。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都是对新生儿科取得成绩最好的印证。面对患儿家属一次次的感谢,安主任总是笑着说:“这是我们医生应该做的,只要孩子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这种信念与理想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儿科医生,我们都以安主任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榜样,奉行着医者救死扶伤的宗旨。每一次新技术的开展、每一种新器械的使用,安主任手把手指教,让青年一代迅速成长,也让新生儿科飞速发展!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发现安主任两鬓已经斑白了,还吃起了药,我这才意识到,安主任为新生儿科付出了太多太多。转眼间,安主任已到退休年龄了,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她,毅然选择留下来,在这个洒有她热血的新生儿科继续发光发热,我们也愿意继续在安主任的教导下,把新生儿科技术掌握好,更好的护佑那些小天使健康成长!整编公共事业发展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jxhjsj/16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海聚焦痛心昌江三胞胎兄弟早产,哥哥
- 下一篇文章: 三位名副其实的ldquo90后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