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1.肺炎:通常是指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

.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肺段或整个肺大叶。

3.小叶性肺炎:是以肺小叶为单位,病变呈灶状散在分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因其病变常以细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为支气管肺炎。

4.红色肝样变:大叶性肺炎发病3~4天后,病变肺叶质地变实,外观呈红色。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充满混有大量红细胞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含一定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纤维素穿过肺泡间孔相互连接成网。

5.灰色肝样变期:大叶性肺炎发病5~6天后,病变肺叶为灰白色,质实如肝。肺泡腔内纤维素渗出增多,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减少,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充血消退,呈贫血状态。

6.肺肉质变:属于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主要见于某些患者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或功能缺陷,其释放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被肉芽组织取代而发生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肺肉质变。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以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

8.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症状。上述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即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本病好发于寒冷季节。病情持续发展可并发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9.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呼吸道过敏反应引起的以支气管可逆性发作性痉挛为特征的慢性阻塞性疾病,简称哮喘。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广泛的哮鸣音,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反复的哮喘发作可导致胸廓变形及弥漫性肺气肿,有时可发生自发性气胸。

10.支气管扩张症:是指以肺内支气管的持久性扩张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扩张支气管常因分泌物潴留而继发化脓性炎症。临床上常出现咳嗽、咳大量脓痰,反复咯血等症状。

11.肺气肿:是末梢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含气量增加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肺体积膨大,通气功能降低的一种病理状态。

1.肺尘埃沉着病:简称尘肺,是长期吸入有害粉尘,致使粉尘在肺内沉着所引起的以肺组织损伤、粉尘结节和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常见职业病,临床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功能障碍。

13.肺硅沉着病:简称硅肺,是长期吸入含有大量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硅结节形成和肺组织广泛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常见职业病。是肺尘埃沉着病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14.硅结节:由于二氧化硅粉尘在肺内蓄积,使大量巨噬细胞吞噬硅尘微粒,形成结节。早期结节为细胞性,晚期结节胶原化形成胶原性结节。肉眼硅结节境界清、直径~5mm、呈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质硬,触之有砂粒感。

1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因各种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而导致的以右心室肥大、扩张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以及肺间质性疾病,如硅肺、肺特发性纤维化等,发展到后期均可导致本病发生。

16.早期肺癌:日本肺癌学会将癌块直径cm,并局限于肺内的管内型和管壁浸润型无淋巴结转移者称之为早期肺癌。

17.Horner综合征:又称霍纳综合征,是指自主神经主要是颈部交感神经节的损伤等引起的特征性的一群眼部症状。临床表现为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病侧皮肤无汗等交感神经麻痹现象。

18.肺性脑病:是由呼吸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出现头痛、惊厥和昏迷等症状。

往期精彩回顾

快速提高成绩的办法!!

专升本重要吗???

十月银河清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jxhjsj/1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