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内科杂志》年第05期

年11月,CritCare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肺部超声可用于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潜能及预后"[Lungultrasoundcanbeusedtopredictthepotentialofpronepositioningandassessprognosisinpatientswith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CritCare,,20(1):][1],首次提出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潜能的概念,并用肺部超声评估肺通气状态的方式,证实了肺部超声可以用于评估ARDS患者的俯卧位潜能,并有助于判断ARDS患者的预后。

俯卧位通气是近年来被证实的治疗ARDS最有效的策略之一。但由于俯卧位通气的过程中常伴有意外脱管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风险[2],因此判断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是否有效,以及患者能否从俯卧位治疗中获益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俯卧位肺部超声检查方案,对45例ARDS患者俯卧位后即刻、俯卧位3h及6h后的肺背部16个区域的肺通气状态进行检查,采用肺部超声的半定量评分法对不同时间点肺的通气状态进行定量比较,分析患者7d后的氧合状态及28d的生存状态。结果显示,应用俯卧位肺部超声检查方案(PLUE)能有效监测患者背部通气状态。俯卧位患者背部通气的改善主要发生在俯卧位前3h内。存在俯卧位潜能的患者其肺部通气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不存在俯卧位潜能的患者;而存活者肺部通气的改善也明显优于死亡者。俯卧位3h后,患者的氧合指数明显改善,但这种改善与肺部通气的改善之前并不存在相关性,反而肺死腔量的减少程度与肺通气的改善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评估俯卧位通气治疗时肺的通气改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评估手段,可以预测患者的俯卧位潜能及预后。

 尽管已有大规模研究结果证实,俯卧位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氧合,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但机制尚未阐明[3]。肺部通气改善是可能的原因之一,既往研究中所用的胸部CT及经食管超声检查均不适合临床。肺部超声技术使床旁肺通气的评估成为可能,而将图像结果半定量评分更为通气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了便利。肺部超声评分已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及急性肺损伤/ARDS患者呼气末正压诱导的肺通气改善等研究中得到了证实[4,5],而本研究显示,其在评价俯卧位患者通气改善方面也有着较好的作用。

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ARDS患者能从俯卧位通气治疗中获益[3]。但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尚无有效的指标能预测其疗效。肺部超声及其量化评分为预测俯卧位通气的疗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而肺通气改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评价因素。本研究根据肺部通气评分的变化值,首次提出了俯卧位潜能的概念。结果显示,俯卧位前3h肺背部通气的变化值可以作为其7d后肺部氧合状态能否改善的一个预测指标,同时也可以用于预测ARDS患者的存活率,从而为早期判断俯卧位治疗是否有效提供了依据。

尽管国际上已有关于肺部超声应用于俯卧位通气患者的相关研究,但仅限于特殊的肺部超声征象与氧合改善间的关系[6],均未有进一步的定量分析结果。另外,由于通气的改善仅为氧合改善的因素之一,因此两者之间改善的程度并不相关,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同时本研究也发现,肺部通气改善与死腔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且可以用于患者预后的判断。

肺部超声已逐渐成为重症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评估手段之一,其在重症疾病的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去发掘。

参考文献略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是多少钱
石家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hxsjzl/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