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游泳要注意,干性溺水向父母敲响
天气炎热,孩子游泳的机会很多,也有不少潜在的危险,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再注意! 01如果有人说,离开水了也会“溺亡”,很多人都不相信!但这是事实!而且就发生在最近!!!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位小男孩Delgado今年才4岁,他整天活泼好动,天生对各种运动感兴趣,尤其各种户外运动…夏天到了Delgado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爸爸教会了他游泳,每天看到动画片中小鸭子在水中自由的玩耍,Delgado也终于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上周二天气比较热,爸爸和妈妈准备好各种游泳装备后,一家人就出发了。 小家伙一跳进水里就显得异常兴奋,在游泳时,爸爸寸步不离地在小家伙身边做好保护,玩了很久才回家,也的确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状况,父母也就松了一口气。 但就在当天晚上睡觉时,小家伙突然哭了起来,说肚子特别的疼,父母并没有太当回事,只是吃了几片治疗肠胃的药,就又哄小家伙睡觉了。 可几天以后,小家伙又开始哭喊着说肚子疼,而这次颈部、肩膀也跟着疼起来,还伴随着腹痛和呕吐等症状,看着小家伙那痛苦的表情,父母立马把Delgado医院。 可是,他们却等来了医生的噩耗,孩子没有抢救成功,永久的离开了。这突来的打击,父母甚至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对此悲痛欲绝,好端端的小孩,怎么就突然没了?但事已至此,已经无可挽回。 医生给出的死因,竞然是溺死,小男孩最终还是因为那天的游泳淹死了,只不过不是在水里,而是在岸上。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干性溺水(DryDrowning),只可惜,父母对这一医学知识一无所知,让Delgado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岁。 02什么是“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DryDrowning)是上岸之后发生的溺水现象。说的是在游泳过程中虽然没有溺水,但是水经过呼吸道吸入了肺部,导致肺水肿,进而因为无法呼吸而死亡。 在“干性溺水”的情况下,人的喉头关闭,以防止水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空气也无法进入呼吸系统,使人逐渐耗尽氧气窒息,造成肺部痉挛,可以说是“自己慢慢憋死了自己”。 症状刚开始出现时,无呼吸状态会持续8-10分钟左右,在此期间若采取恰当的措施,那么近90%的人都可以恢复,相反,如果超过最佳抢救时间的话,预后就会恶化。 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Clinic)儿科重症监护的主任麦克休(MichaelMcHugh)说: “如果儿童或成人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将无法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03 “干性溺水”如何避免? 游泳后异常应尽快就医! “干性溺水”一般多发生于游泳初学者,尤其是孩子身上。孩子经常在不知不觉间呛了水到肺里,起初并不影响各项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迟,肺功能就会越来越受到影响,并有乏力、嗓子疼、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如果没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干性溺水”在所有溺亡事故中,发生的概率只有1%。但在孩子中,这种概率是呈上升趋势的。原因在于,它并不像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湿性溺水(常见的溺水状况)”事故那样显性,它的现状还不那么广为人知。所以,更需要引起爸爸妈妈的高度重视。 更可怕的是,“干性溺水”的危害就在于潜伏期和隐蔽性,医生表示,“干性溺水”可在人离开泳池几小时甚至几天后发病,对儿童来说尤其危险。家长很难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做出反应。 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干性溺水”呢? 这种溺水的征兆具体表现为: 游泳出水后不断咳嗽; 喘气费力,快速浅呼吸,鼻孔不断翕动,胸部起伏剧烈; 表现出很疲倦、易困的状态; 健忘、表现异常或有呕吐表现。 若出现上述症状,则一定要尽快就医。 医院,而孩子的干性溺水症状又非常严重的话,就需要家长们自己做出应急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1、首先,你应该迅速将孩子的头向后仰,清除孩子口鼻里的淤泥、杂草、呕吐物等,打开气道; 2、将孩子的腹部置于自己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 3、对孩子进行胸外心肺复苏,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要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双手重叠,与胸骨垂直进行稳定、有规律地按压,同时口对口呼吸时吹气量要大。 04 “干性溺水”,预防永远胜过治疗 1、监管是重中之重!监管的重要性,应该不用我再反复强调了。这里说的监管,可不是依靠救生员保证孩子的安全。即便孩子会游泳了,你们也绝不能放松监管! 2、避免不当行为!一帮孩子在一起玩水时,会特别兴奋,他们会比水性啊,比赛憋气,或是相互推搡、怂恿做一些超出他们游泳能力的事情。 3、别让孩子逞能!虽然孩子可能会游泳,但别让孩子逞能。别有了点水性就试图往远处或深水区游。 4、呆在安全区!小心冲浪后留下的水痕,它会非常快地将你扫入海中,即便是非常会游泳的人也极容易被卷入。所以,要始终带孩子在安全区内游泳。 5、别钻入水中!如果孩子在泡温泉,千万别让他们一头钻进水里,这不仅容易造成呼吸道和耳朵的感染,还有可能让头发被下水口的过滤器夹住,引发意外。 6、累了就上岸!如果发现孩子玩累了,就赶紧把他们跑出水来,一些意外事故通常是在孩子困倦疲累时发生的。 7、学点急救知识!了解一些有关延发性溺水,比如“二次溺亡”的表现和症状,还有就是学会快速医疗救护的方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jins.com/hxsjzl/2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6版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管理
- 下一篇文章: 2018全国最顶级的公立医院儿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