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爱鳞说"↑免费订阅本刊

每天一分钟,听听

收听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播放

关于锦鲤生病,有些名词必须要熟知其义,下面挑选了一些常见的疾病药名方面的关键名词,一起来看看自己的解释有没有误吧。

嗜水气单胞菌:分为有鞭毛的、快速运动的嗜水气单胞菌和没有鞭毛的杀鲑气单胞菌两种。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病叫做运动型嗜水气单胞菌,体现在鱼身上的疾病表现为立鳞病和红斑病。有些立鳞病在没有嗜水气单胞菌的寄生下也可能发生。而杀鲑气单胞菌作为锦鲤的穿孔病的病原菌,非典型的杀鲑气单胞菌也渐渐被人认识。和好低水温的杀鲑气单胞菌相反,嗜水气单胞菌常在5—30℃的温度下繁殖。上述疾病可用土霉素、黄粉等和食盐并用可发挥治疗效果。

白点病:体表产生粟米粒大小的白点。体表白浊、充血,出现在池底擦身等动作。白点病的治疗期会较长,因为寄生的白点虫会通过体表的粘膜和表皮,到达真皮和表皮之间。白点虫长大后会离开鱼体,分裂出无数幼虫再次寄生于鱼体,为了把幼虫杀死,必须长期药浴。主要治疗方法是:1、升温到30℃;、加盐,连续三天盐浴。

白云病:体表像罩上一层白云,分为寄生虫性和细菌性两种。寄生虫引起的会让鱼食欲低下,游动不活跃,且集于注水口。治疗:1、食盐水盐浴1小时,连续三天;、每吨水5g高锰酸钾,药浴1小时,隔两天进行一次,连续三次;3、细菌性引起的,表面特别是头部白浊,有部分立鳞和充血。把水温升到5℃,用抗菌药药浴。

冻伤:水温突然下降或低水温引起。头部、鳃盖、尾结、尾鳍等一部分变白浊,症状严重的话,那部分的皮肤脱落成偏白色;恶化时皮肤溃烂,露出肌肉,引起二次感染。移至隔离水槽,用千分之五左右的盐水浸泡并保持高水温。预防感染可以在患部涂抹抗菌剂。

内脏疾患:初期症状是鱼体充血,像被盖上一层白膜,眼球突出;接着会浮游于水面,鳃盖闭合加速,打开鳃盖,可看到腮变白;有时还会出现部分缺损。严重时会变成烂鳃病或穿孔病,还会有肠满或背鳞病。原因是喂了陈旧的被氧化的饲料、过多投喂高蛋白高脂肪饲料,药品障碍或低水温投喂消化不良所致。没有治疗方法,可以在易消化的饲料中混合一些维C、维E等。重病的鱼只有淘汰,预防很重要。

氮气病:也叫气泡病,成鱼在腮部、幼鱼在头部产生许多水泡样的小气泡。过剩的氧气进入鱼体组织后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病鱼会因气泡的原因浮于水面,皮肤或鳃溃烂,眼球突出,因血液循环不畅导致鱼狂奔乱窜甚至死亡。发病时可投入冰块迅速降温或注入新水。易产生二次感染,所以必须用抗菌剂药浴。

氯障碍:会引起呼吸困难,有时会死亡。大多因为自来水中的漂白粉导致,所以最好采取事先蓄水或用导管来驱除氯成分;活性炭的效果也好。使用自来水注水时,可采用曝气、水路和引入过滤槽的方法除氯。自来水中的残留氯因各地的水质不同而不同。如果在0.1ppm以内没有问题,0.-0.3ppm时会造成呼吸困难、游泳异常等情况,0.4ppm以上时会迅速致死。

黄粉:用于穿孔病、立鳞病、鳍腐烂、病、腮腐烂病、尾腐烂病、口腐烂病等疾病治疗。经口投喂。每公斤体重每天喂0.5g,连续5天;4小时以内的药浴,每吨水50—g;4小时以上的药浴,每吨水10—0g。药见光容易失去效用,所以应避光保存。黄粉是由上野制药发售,分别有黄粉、黄粉10%、水产用黄粉10%颗粒、观赏鱼用的等。

恶喹酸:抗菌剂。对柱状病、立鳞病等有效。含恶喹酸的药品有经口投喂的水产用药、药浴剂等。虽然和呋喃剂不同,不容易被阳光分解,但很容易被活性炭或沸石吸附。

其他人在看

自从养了锦鲤,身上好像就背负了一种责任——“我要把它养好,我要把它养大”。点击这里查看

很多爱好者养了锦鲤之后就“上瘾”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家如此痴迷锦鲤?点击这里查看

饲育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水质下降或疏于管理水质而产生的。点击这里查看

精彩阅读推荐(点击标题可查看相应内容)

?视频丨黄创增:一池碧水,沉淀着满满的亲情?喂得多,锦鲤不一定长得壮?“温润如玉,出水芙蓉”当“芥子”也!?“女大十八变”——锦鲤的成长变化?亚洲锦鲤人的盛会,第9届亚洲锦鲤大赛

温馨提示: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jins.com/hxsjzl/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