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速奔跑分秒必争急重症救治第一战场
极目新闻记者廖仕祺 通讯员尹茜李林牧夏若然 12月30日,记者医院急诊科主任陶立轩已是中午12时,按照日常工作规律来算,上午的工作即将告一段落,然而电话那头的陶立轩依旧马不停蹄的忙碌着,“那个82岁的婆婆有发热,情况不好,看看哪个科有床位赶紧安排一下。对不起这会儿太忙了。”陶立轩抱歉地说。 12时45分,陶立轩终于结束了一上午的忙碌,稍作休息,下午还有一场“硬战”在等着他。“医院,我已经快20天没有回过家了。”陶立轩告诉记者,医院在举全院之力迎战急重症救治高峰,急诊是救治的第一“战场”。 简单地扒了几口饭后,大家就得再次投入工作。“我们很多同事都忙到下午还吃不上饭的,很多同事都是用着退烧药在坚持工作。”很多天以来,陶立轩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这样带病坚守岗位,日夜连轴奋战。 医院急诊科全员在岗接诊病患 在医院急诊科,每天超过40辆救护车抵达,输液患者和急诊日接诊量超过人次/天,单日最高抢救量几乎是平时的4至5倍,急诊大厅、抢救室、留观室、输液间更是人满为患。据急诊医护人员介绍,来急诊就诊的大多是七、八十岁左右的老年人,很多都是急危重症患者。 急诊科病患有序接受治疗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我们不仅要‘快’,更要‘稳’,不管什么情况,一定要先竭尽全力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急诊科主任陶立轩介绍,为迎接这一轮重症高峰,急诊科尽可能多地扩充重症床位,保证急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快速分流。 如果说急诊是救治的第一“战场”,院前急救就是战场“前哨”。30日中午1时15分,正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一辆救护车又送来了一位呼吸窘迫的大龄患者,“患者反复高烧39度左右,已经用了退烧药,现在呼吸困难,需要赶紧处理……”随车医生谭露玲忙着跟急诊科医生介绍患者病情,这已经是她今天出的第9趟任务了。 “接到的急救电话实在是太多了,几乎都没断过,我们有几个急救站人员紧缺,为了救治患者,我们医护就拆分开随车,缺少担架的时候,司机就帮忙抬患者。”谭露玲满脸疲惫地说道,“工作量几乎是平时的几倍,救护车一刻不停歇,一直在路上,24个小时根本不够用,忙忙碌碌一天下来,午饭吃成了宵夜……累是真的累!但不管什么时候接到急救电话,不顾患者是哪种病情,我们都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立即出发,这是我们的职责。”完成患者交接,简单和记者聊了几句后,谭露玲又匆匆登上救护车再次出发。 患者手写的感谢信 医院院前急救科主任周刚林介绍,“我们整个院前急救科共有7个急救站,11台救护车,95名员工,近两周,大家都是24小时连轴转地投入到工作中,平均每人每天出车趟数大概在15至20次左右,工作量确实很大,大家每天拼的是体力与耐力,虽然大家都病了,但没有一人请假离岗,都是带病坚守在岗位上。” 急救车加班加点运送病患 从12月初开始,新冠感染人数陡增,医护人员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和压力,为最大程度满足市民医疗急救服务需求,医院院前急救持续提高急救站点服务能力,强化急救资源统筹,提升急救运行效率,努力保障患者救治转运需求。 一秒关乎生死,一瞬担负生命。作为“与死神赛跑”的院前急救和急诊医务工作者来说,这个冬天注定不平凡。等待他们的是电话那端焦急的患者,是急危重症患者生的期盼,奔波是他们的常态,但他们毫无怨言,无私坚守,他们时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xijiongpo.com/hxdjb/19075.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者仁心18岁少女因感染坏死梭杆菌心
- 下一篇文章: 儿童被烧烫伤后第一时间该怎么办五步黄